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
清末民初,金門子弟紛紛經廈門轉往南洋工作,待事業有成後,便僑匯回鄉蓋起大厝。當時南洋地區正盛行巴洛克式洋樓建築,因此在金門蓋起了不少巴洛克式洋樓。金門鄉僑子民以歸故鄉為榮,而「炫耀鄉里最直接的方法,是住屋的建築」,故聘請當地畫師繪製當時流行之建築主體,回鄉後按圖索驥重新打造洋樓,以銘顯家族之光。《台山縣僑鄉志》亦載:「華僑回國三大事:取新婦、起屋和買田」;建大厝、祠堂、書齋、墳墓,方謂完成人生的大事,稱謂『全福』。而「大屋住滿丁、祠堂祭祖先、書齋設學堂、整建祖墳地」:就是金門人所謂『光前裕後』的典故。
著名的洋樓中有水頭的得月樓,取「近水樓台先得月」之意。古時候的金門經常有海盜出沒,容易引來海盜覬覦,於是這些洋樓在起造時,都會特別強調防禦性功能。坐落側面的金水國小,為僑資興學的代表性建築,首開西洋巴洛克建築風格引進金門的風氣。西洋圓柱構成的迴廊,正門西式山頭嵌有象徵純潔的天使雕刻、期許學子展翅高飛的老鷹泥塑,落成時成為全島最知名新穎的番仔厝小學。

海風吹拂著金門,寫著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戰地情懷,踩在鄉間的道路上,回顧已遙遠,重建在當下。馬家麵線在金門已祖傳四代,從落地生根,胼手胝足努力奮鬥,建立馬家麵線、開創金門麵線的第一品牌,我們帶著虛心學習的腳步,勇往直前;我們懷抱不畏難不怕苦的精神,從基礎做起、以專業入行。
並承襲祖先們對僑鄉文化的貢獻,熱愛金門並眷顧這塊土地,透過建築的形式將洋樓的特色盈滿於建築外在,擁有古典的迴廊、列柱、牆面磚雕、山牆裝飾及泥塑雕花等…,將當年的繁華富裕和流行風格複製在今日的建築上,間接緬懷祖先對金門的這一份眷戀與崇敬。『曾經戰地槍砲聲,今朝建設金門城,馬家麵線傳百年,僑鄉文化寫一生』。興洋樓、緬先賢只是故事的開始,人文風情才是我們屹立不搖的傳奇,我們願用更多的行動來貢獻金門、建設金門、行銷金門,讓金門成為台灣海峽上最具潛力的觀光島嶼和悠閒的渡假勝地。

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